封面图
首页 头条 新闻 民生 法治 电视栏目 广播栏目 电视直播 广播直播 在现场 公示

抗战回响│《武装保卫山西》:冲破硝烟的呐喊

来源: 山西省档案馆 时间:2025-08-13 17:37:19

▲视频画面素材来自山西省档案馆“胜利·烽火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京津冀晋蒙档案史料展”

1937年深秋,五台山麓的行军队伍中,一首新歌冲破硝烟“起来同胞们,起来和鬼子们拼!”这首《武装保卫山西》如同一簇星火,从山西决死队的队列里燃起,很快燎原成席卷山西乃至全国的抗日烈焰。它的旋律里,藏着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的呐喊,更凝结着革命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赤子之心。

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。中华民族同仇敌忾,空前团结,爱国音乐家“写抗战、唱抗战、宣传抗战”形成高潮,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。《武装保卫山西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。

同年7月14日,曾参加过“一二·九”运动的爱国进步学生夏川(笔名:白炎)抵达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山西,被编入第三大队第七中队。

牺盟会的红旗正迎风招展。在太原国民师范的军政训练班,在决死队第七中队的营房里,日军轰炸工厂的火光、同胞倒在血泊中的惨状,化作夏川笔下滚烫的文字:“他炸死我们的父母,他炸死我们的弟兄”直白的控诉里,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决绝。

随后不久,转战于五台山抗日前线的作曲家吕骥,在太原亲耳聆听了周恩来5个小时的形势报告。周恩来对时局的透彻分析、对胜利的坚定信念,像一道光劈开了迷雾。

几天后,随决死队向五台山开进的吕骥,收到了夏川的歌词。宿营的油灯下,山河破碎的痛、周恩来的话语、战士们的脚步声,在他心中交织成旋律。他将山西民歌的粗犷与进行曲的铿锵熔于一炉,让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冲锋的力量。

随后,这首歌便红红火火地传唱开来。“只有战,只有拼,才能死里逃生”的呐喊,让普通民众都有了抗争的力量。“拿起那一切武器,镰刀斧头、剪刀锄头”的号召,让寻常农具都成了御敌的刀枪。

歌声一旦与民心共振,便拥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。《武装保卫山西》先在决死队中扎下根,又随八路军、游击队的脚步传遍三晋大地。这首战歌铿锵有力、气势磅礴,地方风格浓郁,听之让人激情澎湃。

当它越过太行山,传到各抗日根据地,各地的歌者因地制宜即兴将歌词里的“山西”换成家乡的名字 ——《武装保卫山东》《武装保卫河南》《武装保卫浙江》相继诞生。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,从青年学生到田间农夫,这首歌成了全民抗战的“动员令”。

八十载时光荏苒,这首歌依然振聋发聩。2005年,它入选“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”。那些经历过烽火的老人听到它,仍会红了眼眶;年轻一代在课堂上唱起它,亦能触摸到祖辈“用血肉筑长城”的赤诚。

《武装保卫山西》不仅是一首抗战歌曲,更是一部浓缩的山西抗战史,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,用文艺之笔写下的抗争宣言。夏川笔下“死里逃生”的悲壮,吕骥曲中“全民皆兵”的豪情,见证了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的壮烈历程,也彰显了文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强大力量。如今,烽火远去,但这首歌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。

(责编:张金龙)
热点推荐
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》 许可证编号:14120200004 《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》 许可证编号:104320033
晋ICP备14007068号 粤网文[2011]0754-105号